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口罩成為一時的必需品,于是有不少人覺得有“商機”可乘,在全民齊心抗疫之時,假借售賣口罩之名實施詐騙。1月14日,建德法院對被告人湯某口罩詐騙一案進行公開開庭審理并當庭宣判。
2020年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fā),口罩等防疫物資一時供不應求。曾經(jīng)因盜竊和詐騙犯罪兩次服刑的80后小伙湯某嗅到了“商機”。
他通過在朋友圈發(fā)布虛假貨源信息,稱自己手上有口罩進貨渠道接受他人訂購口罩,并向被害人作出“支付定金、貨到付款”虛假承諾,收取他人口罩訂購款實施詐騙。
2個月內(nèi),湯某一共騙取張某等4人口罩訂購款285萬余元。由于沒有貨源,湯某除了一次通過低價購買口罩給被害人發(fā)貨部分口罩以外,此后一直未發(fā)貨。為隱瞞真相,拖延案發(fā)時間,他又編造各種理由延遲發(fā)貨,并通過收取后次被害人錢款向前次被害人部分退款的方式推諉搪塞。而他收取的大部分款項都被用于賭博非法活動,揮霍一空。
建德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湯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疫情防控期間,通過電信網(wǎng)絡編造有防疫物資出售的虛假信息騙取他人財物,數(shù)額特別巨大,其行為已構(gòu)成詐騙罪。湯某在刑罰執(zhí)行完畢5年內(nèi)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系累犯,予以從重處罰;其自審查起訴階段自愿認罪認罰,予以從寬處罰。
建德法院遂依法判決被告人湯某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11年6個月,并處罰金11萬元。
法官提醒:疫情當前,每一位公民都有責任和義務做好“戰(zhàn)疫”工作,保障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在物資緊缺的情況下,民眾也要做好甄別工作,不能貿(mào)然出手。
本案中湯某利用公眾急購口罩的迫切心理進行詐騙,昧良心“發(fā)國難財”,這種行為嚴重影響了當前的抗疫形勢,屬于社會影響極為惡劣的違法犯罪行為,最終的結(jié)果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
(通訊員 王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