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訓練場,一半是救援現場,這是消防員的工作常態(tài)。盡管近期高溫炎熱,市消防救援大隊消防員們依然穿著厚重的戰(zhàn)斗服,背著沉重的裝備,開展各種高強度的體能、技能訓練,為各類救援做好準備。
上午9時,氣溫已經高達36℃,悶熱無比,陽光將地面“烤”得發(fā)燙。而在市消防救援大隊,消防員們正在整理訓練器材,準備開始當天的訓練科目。一組消防員來到消防塔下,進行掛鉤梯登樓的訓練。消防掛鉤梯約重11公斤,消防員靠它徒手攀上2層至4層的窗臺。這也是消防員最基礎的訓練和比賽科目之一。一聲令下,消防員迅速攀爬,只用了十幾秒就到達了四樓,這是他們長期訓練的結果。據市消防救援大隊消防員謝天賜介紹,在滅火救援現場,消防掛鉤梯與六米掛梯配合使用,可以快速架設逃生通道。
另一組消防員則開始了接水帶、裝水槍訓練,將其扛在肩上向前拖出,與時間賽跑。訓練結束,消防員們摘下頭盔,汗珠順著臉頰和鼻尖往下淌,每個人都汗流浹背,像是剛從水里撈出來一樣,但消防員們不畏高溫,加緊訓練,隨時保持備戰(zhàn)狀態(tài)。
夏季是火災事故的高發(fā)期,在高溫下穿戴著重達幾十斤的設備完成滅火撲救任務是對消防員體力和救援能力的考驗,因此,夏季日常訓練往往圍繞高溫救援設置科目,能經受住高溫挑戰(zhàn)是必備功課。
市消防救援大隊新安江消防救援站負責人表示,在隊員們承受范圍內,每月進行三到五次耐高溫訓練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訓練內容主要包括業(yè)務技能、空呼耗氣測試以及實戰(zhàn)化等。每名隊員在訓練過程中都能充分發(fā)揮消防救援隊伍“不怕苦,不怕累”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真正做到平時多流汗,戰(zhàn)時少流血。除此之外,他們也加強了后勤保障工作,每次訓練都會攜帶AED(自動體外除顫儀)以及防暑降溫藥品,充分保障訓練的安全。
(記者 鄭雪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