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這條路,不論是誰來走,都是艱辛、困難的,只有你自己不斷堅強起來,才能真正從心里不懼怕癌癥,才能真正的戰(zhàn)勝它。
2013年5月,對于葉家社區(qū)的褚永榮來說,是個讓人悲傷的年份,那一年他突然感覺肩膀劇痛,以為是患了肩周炎,在治療并無好轉的情況下,轉院至上海腫瘤醫(yī)院檢查,被確診為淋巴癌。沒有刻意隱瞞,沒有絲毫遮掩,褚永榮接受了這個赤裸裸的現(xiàn)實。積極配合治療是必要的,但是褚永榮并沒有畏懼,他把心態(tài)放到最輕松,接受現(xiàn)實,改變生活方式,開啟了與癌癥的抗爭之路。
在積極配合放、化療的同時,他便開始了人生的思考?;仡欁约旱囊簧?,他覺得頗為平淡,由于上學時趕上文革,讀書自然是斷斷續(xù)續(xù),被下放農村,體會過耕種的辛勞,到杭州鐵路段做線路工,后又從線路工一路做到集經公司書記,并不輕松的工作一干就是幾十年。工作了大半輩子,為工作忙、為家庭忙、為子女忙,似乎就是沒有給自己留下空間。而這次患病反而讓他“空”了下來。于是,他決定抓住這個空的機會,實現(xiàn)自己年少時的愿望。
少時喜歡文學的他,由于種種原因與文學越走越遠,為圓自己的文學夢。2014年,剛剛退休的他報了我市老年大學的古詩詞班,并得到了老師的肯定,任教的柴老師積極鼓勵他投稿。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他向《中華辭賦》投去了兩篇詩文,竟一下投中。在重量級刊物投中稿件,褚永榮受到了極大的鼓舞,也激發(fā)了他繼續(xù)創(chuàng)作的信心。
然而,正當他沉浸在創(chuàng)作的熱忱中時,他的身體又發(fā)生了變化,2016年7月,他再次病倒,在上海做了脊椎手術,當時的他手腳都不能自如活動,然而身體的病痛并未阻止他思考,他不僅沒有向命運地頭,反而想拓寬自己的文學道路。
身體好轉后,他開始學寫小說、詩歌、文學小品。有對文學的熱愛,有寫作的天賦,他總是能夠適時的捕捉靈感,完成創(chuàng)作。2017年以來,《諷刺與幽默》《中華辭賦》《微型小說月報》《中華詩詞》《思維與智慧》《江河文學》等數(shù)十家報紙、刊物刊登了他的作品,平均每個月省市級刊物有4—5篇,多的時候一個月有8—9篇。今年7月,他又加入了中華詩詞協(xié)會,并通過了浙江詩聯(lián)、杭州作家協(xié)會的入會申請。
“上帝給你關掉了一扇門,一定會為你開一扇窗”褚永榮說,放平心態(tài),無所畏懼,認真生活,活出自我。他用熱情與癌癥抗爭,并將一直斗爭下去。
(記者 朱海玲 通訊員 李志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