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輸液給藥見效快,對不能口服的急救病人更是需要,但輸液本身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這種風險就是輸液反應。
門診老年病人無論大病小病都要輸液,感冒咳嗽,頭暈頭痛等,大多數(shù)人都是覺得輸液見效快。秋季氣候反常感冒患者多,來院輸液的病人也多,有慢性支氣管的老年人更是???。前幾天就發(fā)生了對沙丁胺醇注射液過敏的病人,病人換上該液體幾分鐘后就出現(xiàn)了反應,胸悶,心慌,氣促,臉色蒼白。醫(yī)生立即關閉輸液器,將病人就地平臥急救,保持病人呼吸道通暢,給予氧氣吸入,并密切觀察患者血壓,脈搏,呼吸,尿量,及時掌握病情變化情況,更換輸液器和輸液瓶,換0.9%氯化鈉維持通路,地塞米松10mg靜推后患者明顯好轉。輸液反應類型多樣,主要劃分以下幾類:
一、發(fā)熱反應:輸液后出現(xiàn)發(fā)冷,寒戰(zhàn)發(fā)熱。因輸入致熱物質(致熱原、細菌、游離的菌體蛋白或藥物成分不純)、輸液管路被污染、輸入的液體變質、輸液管未執(zhí)行無菌操作等所致。
二、肺水腫:胸悶,呼吸困難,端坐呼吸。液體經肺毛細血管異常滲透到肺間質、肺泡,造成肺血管外液體異常增多的病理狀態(tài)。由于短時間內靜脈輸入大量液體,導致循環(huán)血量增加、心臟負荷過重,引發(fā)急性肺水腫。
三、靜脈炎:患肢有紅腫、疼痛和明顯的壓痛。長期輸注濃度高、刺激較強的藥物,或靜脈內放置刺激性較強的塑料管時間過長,而引起局部靜脈壁的炎癥反應。靜脈的無菌性或有菌性炎癥,有時伴血栓形成。
四、空氣栓塞:頭痛、煩躁、發(fā)紺、意識喪失,血管中的氣體阻礙了血液正常流動。由于輸液管路內空氣未排盡、管路連接不緊、輸液結束后未及時拔針或拔除深靜脈導管后穿刺點壓迫不嚴密,是空氣進入靜脈,隨著血液進入右室,阻礙肺動脈,使血液不能進入肺內進行氣體交換,進而引起缺氧,嚴重時可導致患者死亡。
在輸液過程中,不少病人會在我們調好滴速后私自又把滴速調快,大家對于這件事似乎都不太重視,調不調快全在于趕不趕時間,自調輸液帶來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的和老年人。輸液雖然是一個常見的治療方法,但卻蘊含了很多醫(yī)療知識。
(通訊員 陳維維)
